關渡平原賞鳥池位於臺北市北投區,是臺灣北部重要的賞鳥地點。該池位於關渡自然公園內,佔地約20公頃,池內水深約1公尺,周圍有蘆葦、水草等植物,是許多水鳥棲息、覓食的重要場所。
每年的秋季和春季,是關渡平原賞鳥的最佳季節。在秋季,許多候鳥會從北方飛來關渡平原,停留休息或過冬。在春季,這些候鳥會繼續向北遷徙。
關渡平原賞鳥池位於臺北市北投區,是臺灣北部重要的賞鳥地點。該池位於關渡自然公園內,佔地約20公頃,池內水深約1公尺,周圍有蘆葦、水草等植物,是許多水鳥棲息、覓食的重要場所。
每年的秋季和春季,是關渡平原賞鳥的最佳季節。在秋季,許多候鳥會從北方飛來關渡平原,停留休息或過冬。在春季,這些候鳥會繼續向北遷徙。
就在忠義捷運站邊可以遠眺整個關渡平原,雖大部份還為持田野原貌,有些地區還是被侵占成為倒棄土的場所,沒見任何機關或團體關切,趕緊畫下來吧,也不知這景還能存在多久。
關渡平原位於臺北市北投區,是臺灣北部重要的河口溼地,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。關渡平原的面積約為1,000公頃,其中包括了關渡自然保留區、大屯山自然公園、以及部分的淡水河岸溼地。
中山北路後花園
這裡是中山北路的後花園,每次來這裡都是停車在成淵高中停車場,走出來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裡。捷運上方的菜市場,一整排都是,什麼東西都賣。其實這邊的東西不貴,買的也都是當地的居民。過來的路上還有文昌宮,許多人來這裡禮拜拜、休息。
又來到淡水,這次是來畫淡水紅樓。上班累了,請了個年假出來透透氣。沿著山路慢慢走下山,來到淡水紅樓。這裡景觀很好,還有位置可以坐。我們原本坐在室內的位置,後來服務員說有個靠窗的位置,問我們要不要換。當然要啊!
金湖路邊上
內湖的金湖路邊上有一條老路,以前這條路需要翻山越嶺到東湖,後來金湖路擴建,這條老路就變成了被遺棄的巷弄。很難想像,這條巷弄附近竟然有許多高樓大廈,包括豪宅大廈和美國在台協會。
內湖山裡
這是在內湖山裡畫的,台北市少有的田園風光。基本上很難,都要到外縣市。這裡實在太靠山邊了,所以沒有開發,還保留著原始的田園風貌。山上有著高高的山蘇花叢,旁邊就是菜園。菜園基本上是原始的山坡地往上開墾的。最上面那一塊的泥土特別的黃,並沒有落葉的感覺。
其實,這幅畫是好久好久以前畫的。那個時候,石碇小鎮沒這麼多人,老街人也比較少,西街上就更少人走了。河岸對面的大樓根本還沒有蓋好。現在去看那個大樓,好高好大,非常雄偉,但也失去了石碇小鎮的風貌。
不能說這不好,每個人都有做自己選擇的權利。我只是感嘆一下,石碇小鎮的風貌已經不復存在了。幸好當時有畫這麼一張,至少還可以做個留念。
剛離開村落沒多遠,就看到一個菜園。這個菜園子裡滿是各式各樣的蔬菜。菜畦不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,而是彎彎曲曲的。彎曲的菜畦有些動態的感覺。不知道怎麼的,菜畦的走道都擠滿了水。可能是一下子排不出去,所以停留在走道上。四處散落著塑膠桶和各式各樣的水缸。前面的菜棚子用的是紅色的布棚遮蓋。這個顏色在鄉下是很少見的。可能是為了怕鳥群奪食,所以才特別用這個紅色的。
再過去的農田現在都休耕了。稍微不再是翠綠色,而是有點枯黃的感覺。秋天已進入尾聲,冬天也快要來臨了。所以整個景色還是有些蕭瑟的感覺。防風林的樹一整排延伸到了遠方。其中有一顆特別高。可能生長得特別好吧。不過也因為這樣看久了,頭都暈了。
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,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。小路蜿蜒曲折,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。兩旁的田野上,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,迎風搖曳,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。果園裡,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,散發著誘人的香氣。這裡是水塘子,小小一個,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。
下車走路,小路的路面平坦整潔,讓人走起來格外舒適。路旁的樹木和花草,為小路增添了生機。偶爾會有一隻小鳥飛過,或一隻蝴蝶翩翩起舞,讓人感到心曠神怡。走在小路上,可以感受到農村的樸實和淳樸。農家的孩子們在田野裡嬉戲玩耍,農民們在田裡辛勤勞作,一派和諧的景象。在這裡散步,種可以放鬆身心,享受自然的風景。走在小路上,可以忘卻城市的喧囂,感受農村的寧靜。能畫一張速寫,真的很開心。
村落轉角
開車沒多久就碰到一個小村落,剛好穿過村落的這個轉角有個可以停車的地方,同時開可以躲太陽。戶外寫生最怕的是在太陽底下,手拿著白色的紙在太陽下的反光下次非常刺眼,如果持續一個15分鐘,眼睛根本受不了。所以所以拿著畫本在陰涼的屋簷下畫起來。
這裡距離上一個創作的地點大約 150 公尺左右,剛好有一塊小空地可以停車。於是就把車子停下來,尋找作畫的景物。旁邊就是農家,是那種非常傳統的三合院。房子的拐角處有一棵不知道是什麼樹的樹,反正就是海邊常見的這種樹。旁邊是一個破舊的房子,破舊的紅磚房。這兩個元素其實還是蠻好看的。配上小路,將視線延伸到更遠的地方,有另外一座農舍。這樣就讓眼睛隨時在畫面中流動,創造一種動感的感覺。
作畫的速度還是很快,霹靂啪啦地就完成了房屋。說實在的,我不太喜歡這個藍色的筆調。太過冰冷,比較沒有感覺,比較沒有溫暖的感覺。特別是在冬天,東北季風呼呼地吹,樹葉被刮得呼呼的。想想這個時候,就更覺得討厭這個藍色的筆觸。會不會太挑剔了?自己在想。有筆可以畫就不錯了。這是車上唯一可畫的筆,不然連畫都沒得畫。苦笑著對著自己說,真的別太挑剔了。
這裡是桃園觀音的一片普通的野地。桃園近年來都市化程度日益提高,願意種植稻田、果樹的人越來越少,許多土地因此荒廢。原本生機勃勃的田地變成了野地,從好的方面看,可以讓土地休養生息、恢復其生態價值;但從壞的方面看,則是浪費了可以生產糧食、水果的土地。事情總有兩面,不可能做到完全兼顧。但這也並非主要原因。主要原因是,這些荒廢的土地逐漸成為建築商的目標,未來將被蓋上房子,失去任何生產力。
畫面中,天地相接,背後的房舍看得出是從天地中挖出來規劃的一角,因此景色上會有變化。用二分法將畫面分為上下兩節,上面是天空,中間是農舍,下半段則是野地。畫法隨性,筆觸快速落下,產生毛刷狀的感覺。幾個小樹叢在畫面的正中間形成一個陰影,將畫面分成上下兩節。淺藍色的鐵皮屋頂在黃昏的天空下幾乎偏向白色,故意加深顏色讓其豐富起來,成為畫面中一塊鮮明的色塊。紅色的屋頂原來是灰黑色的,這個地方也讓畫面色感更加豐富。
這一幅就是上一幅轉身180度的景色,那時為了要求速度,所以根本不挑選景色是什麼樣子,反正看到什麼就放什麼,也就是要所見所得的意思。但如果純粹只是寫實化景物,這種畫法似乎又太過於單調、沉悶。嘗試著用對話的方式,也就是跟香蕉樹對話、什麼時候會長出香蕉?跟田野裡面的野草對話,你們什麼時候會長高?最近有沒有下雨?你們會不會覺得很乾旱?這一類的方法想把它呈現在比較底下。
乾筆速寫是有很大的限制的,因為它的筆尖只有一種,就是細細的線條。它不會像油畫一樣能夠直接畫出厚重感,也沒有辦法像水墨一樣多少有點濃淡。當然,如果你對水墨的水份掌控有一定的能力,當然可以。但相較於乾筆,畢竟只有一種寬度,必須要非常非常多的筆觸下去重疊,才能夠產生輕重緩急。
這座鐵道橋從下方的人行橋上看起來非常高大,火車經過的時候轟隆隆的聲音非常有趣。想畫下來卻很難,因為太近了,加上旁邊遊客很多,實在也不太好意思阻擋到其他遊客,所以畫畫的時間很快,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。
平溪老街鐵道橋位於新北市平溪區,是平溪線的一座鐵橋,橫跨三坑溪。橋樑建於 1921 年,當時是為了運送煤礦而建造的。橋樑全長 160 公尺,寬 6 公尺,為鋼筋混凝土結構。
總算來到平溪老街,朋友去逛街,我獨自在河邊速寫。面對的是一條細細的小巷,兩邊蓋滿了房子,形成一個幽靜的水巷。後面有兩座橋,一座是人行橋,最高的那座座是火車經過的鐵道橋。景觀非常特別。
平溪老街位於新北市平溪區,是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。老街沿著鐵道兩旁,有著古樸的風情,是昔日平溪煤礦產業的中心。
我是有多愛這個地方啊!同樣的風景畫了好多次,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。這個角度又是另外一種景色,讓人感覺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。這裡是日式宿舍群裡的菁桐古美術生活,聽說要預約才能參觀,但整修得真的很漂亮。稍微往上的視角,菁桐更像是天邊的一座小城,矗立在山巒與流水之中,真的是太美了!
每次來這裡,都一定要吃礦工滷肉飯。就在老街入口的轉角,有一家小小的餐廳,裡面有小小的課桌椅,賣得很好吃的礦工滷肉飯。每次來都吃這個,好像也不會膩。就是這樣習慣的東西,就一直喜歡下去。就像速寫也是一樣,一直畫下去,算算今天已經第四張了,有些累,但還有一點就把它畫完吧,再去吃飯。
從平溪菁桐遠眺,可以看到群山環繞、溪流蜿蜒的景象。菁桐位於基隆河支流的菁桐溪上游,地處丘陵地帶,四周群山起伏,形成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。
從菁桐車站出發,沿著菁桐老街前行,可以看到鐵道旁的選洗煤場遺址。選洗煤場是菁桐昔日煤礦產業的象徵,如今已成為歷史遺跡。
平菁橋位於平溪區菁桐里,橫跨基隆河,是平溪區與石碇區的重要聯絡橋梁。橋的北側為平溪區菁桐里,南側為石碇區永安里。
平菁橋週邊的風景秀麗,東側是基隆河,河岸兩旁綠樹成蔭,風景宜人。西側則是平溪鐵路,火車穿梭其中,增添了不少趣味。
平溪青桐位於新北市平溪區,是平溪線的終點站。青桐是個小村落,以其懷舊的木造老街、豐富的礦業遺跡和絕美的山林景色而聞名。
菁桐老街是青桐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。老街上保留了許多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,充滿了復古的風情。街上有許多販售工藝品、當地美食和許願竹筒的商店。